(共391项,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例为48.3%)
基本性 实验 |
综合性实验 |
创新性 实验 |
模块小计 |
综合性 创新性 实验 |
综合性 创新性 实验比例(%) |
|
人体解剖学实验模块 |
8 |
6 |
3 |
17 |
9 |
52.9 |
医学形态学实验模块 |
14 |
10 |
4 |
28 |
14 |
50 |
机能实验学实验模块 |
51 |
12 |
39 |
102 |
52 |
50.9 |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模块 |
6 |
14 |
7 |
27 |
21 |
77.8 |
生物技术实验模块 |
144 |
30 |
43 |
217 |
73 |
33.6 |
合计 |
223 |
72 |
96 |
391 |
189 |
48.3 |
一、人体解剖学实验模块:
类型 |
顺序 |
实验项目 |
学时 |
实验内容 |
基本性实验 |
1 |
骨学 |
6 |
1.躯干骨的形态结构 2.上肢骨、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3.颅骨的形态结构 |
2 |
关节学 |
6 |
1.躯干骨、颅骨连结 2.上、下肢骨连结 |
|
3 |
下肢 |
6 |
1.股前内侧区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2.小腿前区、足背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3.臀区、股后区、腘窝、小腿后面及足底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
|
4 |
上肢 |
6 |
1.胸前区、腋区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2.臂前及肘前区、前臂前区及手掌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3.背区及肩胛区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4.臂、前臂后区、手背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
|
5 |
头颈 |
6 |
1.面浅层、面深层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2.颈前外侧区肌肉、血管、神经、甲状腺、喉和气管解剖操作 3.颈根部解剖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
|
6 |
胸部 |
12 |
1.胸壁的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2.肺、胸膜解剖操作 3.纵隔内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4.心包、心脏解剖操作 |
|
7 |
腹部 |
12 |
1.腹前外侧壁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2.腹膜腔探查 3.结肠上区主要脏器(胃、十二指肠、肝、脾、胰)和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4.结肠下区主要脏器(空、回肠、大肠)和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5.腹膜后隙主要脏器(肾、肾上腺、输尿管)和血管、神经解剖操作解剖 |
|
8 |
盆和会阴 |
6 |
1.男、女生殖系统解剖 2.盆部和会阴肌肉、血管、神经解剖操作 |
|
综合性实验 |
9 |
头颈部 |
3 |
1.颅部横、矢和冠状切面和 CT、MRI图像观察 2.下颌关节、颈部切面和 CT、MRI图像观察 |
10 |
胸部 |
6 |
胸部(纵隔、肺)切面和 CT、MRI图像观察 |
|
11 |
腹部 |
6 |
腹部(肝、胃、肠、腹部大血管)切面和 CT、MRI图像观察 |
|
12 |
盆部 |
3 |
男、女性盆部切面和 CT、MRI图像观察 |
|
13 |
脊柱 |
3 |
脊柱、椎管和脊髓切面和 CT、MRI图像观察 |
|
14 |
四肢 |
3 |
上、下肢切面和 CT、MRI图像观察 |
|
创新性实验 |
15 |
感官 |
3 |
1.视器各部形态观察 2.前庭蜗器各部形态观察 |
16 |
中枢神经 |
9 |
1.脊髓外形和内部结构观察 2.脑干外形和内部结构观察 3.端脑外形和内部结构观察 4.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 5.脑膜、脑血管解剖和观察 |
|
17 |
周围神经 |
6 |
1.脑神经解剖观察 2.内脏神经解剖观察 |
二形态学实验模块:
类型 |
顺序 |
实验项目 |
学时 |
实验内容 |
基本性实验 基本性实验 |
1 |
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
3 |
1.显微镜使用与保护方法 2.切片制作方法 3.大体标本观察和显微镜下组织观察方法 4.细胞显微测量 |
2 |
细胞培养方法 |
6 |
1.原代细胞培养 2.细胞传代培养 3.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与形态分型 4.培养细胞的冻存、复苏技术 |
|
3 |
动物细胞线粒体分离与染色观察 |
3 |
1.观察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3.掌握各种具有专一性的活体染料 |
|
4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9 |
1.了解免疫组织化学ABC法、SP法和PowerVision法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上述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 |
|
5 |
四大基本组织 |
6 |
1.切片和电镜图片观察: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标本制作: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
|
6 |
免疫系统、皮肤 |
3 |
1.切片观察: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头皮指皮 2.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
|
7 |
组织的损伤 与修复 |
3 |
1.大体标本:心脏、肾脏萎缩及肥大、肝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2.病理组织切片:细胞水肿、肝脂肪变性、肾小管玻璃样变、脾血管玻璃样变、坏死组织、肉芽组织 |
|
8 |
血液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3 |
1.正常血涂片观察和绘图 2.大体标本:肝淤血、肺淤血、混合血栓、肾梗死、肺梗死等 3.病理组织切片:肝淤血、肺淤血、混合血栓、血栓机化、肾梗死、肺梗死. |
|
9 |
炎症 |
3 |
1.大体标本:白喉、痢疾、阑尾炎、心肌脓肿、脑脓肿、绒毛心 2.病理组织切片:直肠息肉、急性阑尾炎、会厌白喉、心肌脓肿、异物性肉芽肿 |
|
10 |
肿瘤 |
3 |
1.大体标本:肿瘤大体形态及生长方式,肿瘤类型 2.病理组织切片:纤维肉瘤、子宫平滑肌瘤、乳头状瘤、鳞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腺癌、骨肉瘤、神经鞘瘤、骨巨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畸胎瘤 |
|
11 |
生殖系统 及其疾病 |
6 |
1.正常组织切片: 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卵巢、子宫、输卵管、乳腺 2.大体标本:子宫颈癌(外生菜花型)、子宫颈癌(内生浸润型)、水泡状胎块、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性畸胎瘤 3.病理组织切片: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水泡状胎块、子宫绒毛膜癌 |
|
12 |
内分泌系统 及其疾病 |
6 |
1.正常组织切片: 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2.大体标本:弥漫性胶性甲状腺肿、结节性胶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 3.病理组织切片: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胎儿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4.电镜图片 |
|
13 |
神经系统与 感觉器官 |
3 |
1.正常组织切片:大脑、小脑、眼、耳、眼睑 2.血脑屏障、位觉斑、壶腹嵴 |
|
14 |
传染病 |
3 |
1.大体标本:肺结核、畅结核、流脑、细菌型痢疾、阿米巴痢疾、梅毒等 2.教学录像:传染病 3.病理切片: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流脑、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 |
|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
15 |
心血管系统 及其疾病 病例讨论 |
6 |
1.正常组织切片观察:心脏、大动脉、中动脉、 小动静脉、毛细血管、中静脉、大静脉 2.大体标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病 3.病理切片观察:风湿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 4.绘图:小动静脉 5.病例讨论 |
16 |
呼吸系统 及其疾病 病例讨论 |
3 |
1.正常组织切片:嗅粘膜、气管、肺 2.大体标本: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硅肺、肺癌、肺源性心脏病 3.病理组织切片: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硅肺支 4.示教:气管肺癌示教片: 5.病例讨论 |
|
17 |
消化系统 及其疾病 病例讨论 |
9 |
1.正常组织切片:舌、食管、胃、小肠、结肠、阑尾、舌下腺、腮腺、颌下腺、肝、胰、胆囊 2.大体标本:慢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伴穿孔、各型食管癌(中、晚期)、溃疡型胃癌、息肉型胃癌、浸润型胃癌、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肝硬变伴癌变、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各型原发性肝癌 3.病理组织切片:慢性胃溃疡、胃腺癌、胃粘液癌、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变、肝细胞癌 4.绘图:肝小叶 5.病例讨论 |
|
18 |
泌尿系统 及其疾病 病例讨论 |
3 |
1.正常组织切片:肾、膀胱、输尿管 2.大体标本: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蚤咬肾、膜性肾小球肾炎(大白肾)、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细胞癌、膀胱乳头状癌 3.病理组织切片: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4.示教:致密斑、球旁细胞、肾血管注射 5.病例讨论 |
|
19 |
胚胎 |
3 |
1.小鼠植入前胚收集、观察 2.鸡胚标本制作与观察 |
|
20 |
Feulgen反应(核酸显示) |
3 |
1.对小鼠肾脏切片进行Feulgen染色,特异性显示DNA在肾脏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2.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并对细胞的组化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
|
21 |
PAS反应(糖类显示) |
3 |
1.对小鼠肝脏切片进行PAS染色,特异性显示多糖在肝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2.掌握PAS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并对细胞的组化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
|
22 |
碱性磷酸酶染色 |
3 |
1.对小鼠肾脏切片进行染色,特异性显示AKP在肾脏中的分布情况 2.掌握AKP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并对细胞的组化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
|
23 |
原位杂交组织和化学技术 |
6 |
1.了解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的操作过程 |
|
24 |
各种因素诱导细胞凋亡及凋亡细胞的形态 |
6 |
1.光镜下的形态学观察 2.原位末端标记(TUNEL) |
|
创新性实验 |
25 |
免疫磁珠细胞分离纯化和细胞三维培养 |
6 |
1.了解细胞分离和纯化技术及原理; 2.掌握免疫磁珠细胞分离纯化操作步骤; 3.掌握细胞三维培养方法 |
26 |
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 |
12 |
1.注射四氧嘧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 2.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包括正常和病理结构); 3.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显示B细胞; 4.生化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水平。 |
|
27 |
中毒性肺水肿的实验观察 |
9 |
1.用氯气制造肺水肿小鼠模型; 2.大体形态观察(正常和病理) 3.组织切片制作和观察; |
|
28 |
精子的制动实验 |
3 |
1.小鼠附睾分离精子 2.精子体外培养观察(加避孕药物) |
一、机能学实验模块:
(一) 基础训练实验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内容 |
学时 |
人数 |
对象 |
类型 |
要求 |
1 |
基本知识与技能 |
1.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2.常用仪器设备与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3.常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 证 |
必 修 |
(二) 基本实验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内容 |
学时 |
人数 |
对象 |
类型 |
要求 |
1 |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
1.学习两栖类动物离体标本制备实验方法。 2.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 3.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记录骨骼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分析骨骼肌产生不同收缩形式的基本条件。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2 |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
1.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学习分析、判断和测量动作电位。 2.加深对兴奋性和“阈强度”概念的了解。 3.初步掌握电生理仪器的使用。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必 修 |
3 |
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
熟悉测定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方法。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4 |
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 |
1.熟悉神经干兴奋后兴奋性的改变。 2.学习测定不应期的方法。 |
4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5 |
反射弧分析 |
1.分析屈肌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2.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必 修 |
6 |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 |
1.观察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现象。 2.了解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必 修 |
7 |
去大脑僵直 |
1.制作去大脑僵直动物模型。 2.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 3.比较去大脑僵直和脊休克的不同点。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8 |
ABO血型的鉴定 |
学会用玻片法测定ABO血型,根据测定结 果确定血型。 |
1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9 |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
1.观察蟾蜍(或青蛙)心脏对额外刺激的反应,证明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2.学习在体蛙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10 |
心音听诊 |
1.学习心音听诊方法。 2.掌握心音听诊部位,了解正常心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心音听诊奠定基础。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11 |
人体动脉血压 的测定 |
1.了解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原理。 2.学习并掌握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测定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12 |
人体心电图描记 |
1.了解临床常用的导联种类及其引导电极放置的部位; 2.学习辨认正常心电波形; 3.初步学会心电图描记步骤,了解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13 |
兔减压神经放电 |
1.用电生理方法引导兔减压神经传人冲动; 2.观察减压神经传人冲动的发放特征以及动脉血压变动与减压神经传人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14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1.观察验证心血管活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了解和掌握哺乳动物急性实验技术以及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15 |
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 |
1.观察强心苷对心脏的直接作用及其与钙的关系; 2.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技术。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16 |
亚硝酸异戊酯的扩血管作用 |
观察亚硝酸异戊酯对整体动物血管的作用。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17 |
失血性休克 |
1.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2.观察休克动物的表现; 3.探讨失血性休克发生机制。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18 |
急性右心衰 |
1.学习复制急性右心衰竭的模型; 2.观察右心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3.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的理解。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19 |
膈神经放电 |
1.观察和记录家兔在体膈神经传出冲动的发放。 2.加深对呼吸节律来源的认识。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20 |
呼吸运动的调节 |
1.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 2.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21 |
缺氧 |
1.复制小鼠低张性、等张性、组织中毒性缺氧模型; 2.观察各种缺氧对机体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呼吸、口唇、粘膜及肝脏的颜色和死亡时间。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22 |
实验性肺水肿 |
1.复制家兔实验性肺水肿; 2.了解肺水肿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23 |
呼吸功能不全 |
1.复制两种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模型。 2.观察不同类型呼吸衰竭血气和呼吸变化。 3.观察缺氧和不同CO2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4.学习动脉取血和血气测定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23 |
尼可刹米的呼吸兴奋作用 |
观察尼可刹米的呼吸兴奋作用以及剂量过大所致的毒性反应。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选修 |
25 |
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
1.了解化学方法刺激气管引咳动物的方法; 2.观察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选修 |
26 |
药物对豚鼠离体气管的作用 |
1.学习离体豚鼠气管螺旋条实验方法; 2.观察药物对离体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性的影响。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27 |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药物的影响 |
1.学习离体肠实验方法。 2.观察哺乳动物胃肠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3.观察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修 |
28 |
实验性肝性脑病 |
1.学习通过肝大部切除术造成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2.以十二指肠插管灌注氯化铵溶液,观察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修 |
29 |
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
1.学习离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观察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30 |
抗高血压药物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
1.学习离体血管平滑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观察抗高血压药物对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31 |
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1.观察肝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观察药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了解中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32 |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
掌握硫酸镁对肠道的作用,分析其导泻的作用机理。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修 |
33 |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
通过兔尿生成影响因素的观察,加深对尿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解。 |
4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修 |
34 |
急性中毒性肾功能不全 |
1.复制急性中毒性肾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2.观察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动物血气、酸碱、血尿素氮、血清钾及尿的变化并分析其发生机制。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35 |
利尿药与脱水药实验 |
1.根据尿量的多少,考查利尿药与脱水药的利尿作用。 2.学习利尿药的实验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修 |
36 |
视野测定 |
1.学习视野的测定方法; 2.测定正常人白、红、黄或蓝、绿各色视野;3.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修 |
37 |
盲点测定 |
学习测定盲点的方法,证明盲点的存在并测定其大小。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必 修 |
38 |
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 |
观察破坏动物一侧迷路后的效应,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39 |
传出神经药对瞳孔的作用 |
1.观察传出神经药物对家兔瞳孔的作用; 2.掌握瞳孔测量的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40 |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即:在一定范围内,剂量与作用强度成正比,超过一定剂量则可能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41 |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观察口服、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42 |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
通过测定水杨酸钠的血浆浓度并计算半衰期的实验,加深理解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并了解其测定方法。 |
4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必 修 |
43 |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1.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 2.了解药物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 |
5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44 |
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 |
1.观察氢化可的松的抗炎作用; 2.学习炎症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45 |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
观察并掌握普鲁卡因、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特点。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修 |
46 |
局部麻醉药的传导麻醉作用 |
观察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麻醉作用。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47 |
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
1.观察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2.学习惊厥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48 |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
1.掌握镇痛药镇痛作用的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药物的镇痛作用。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必 修 |
49 |
纳洛酮对急性吗啡中毒的解救作用 |
观察纳洛酮对吗啡所致呼吸抑制是否有逆转救治作用,并掌握实验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50 |
硫酸镁过量中毒的解救 |
观察硫酸镁中毒症状及解救药解救效果。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证 |
必 修 |
(三) 综合实验
序号 |
实验名称 |
内容提要 |
学时 |
人数 |
对象 |
类型 |
要求 |
51 |
实验性黄疸模型复制与观察 |
1.学习黄疸模型的复制方法; 2.掌握常见黄疸的血、尿、粪便的胆色素代谢变化特点; 3.观察黄疸动物皮肤、粘膜、尿液等改变; 4.了解黄疸血、尿常用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4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52 |
有机磷及其解救药对兔血压和呼吸的影响 |
1..观察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毒性作用以及动物的中毒症状; 2.观察阿托品及解磷定(PAM)的解毒作用;3.观察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对动物血压和呼吸的影响。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53 |
心律失常模型的复制和心律失常的解救 |
1.通过对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实验,进一步理解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 2.掌握心电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检测方法。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54 |
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复制及其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效果的比较 |
1.掌握感染性休克模型的复制,观察机体血流动力学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 2.了解在微循环变化的不同时期,扩容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 3.比较扩血管与缩血管药物在抗休克作用中的利弊,掌握正确的休克治疗原则,了解血管活性药物的重要性。 |
4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55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复制及凝血功能异常机制的探讨 |
1.学习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的复制方法; 2.观察并掌握DIC的病理改变,探讨其发生机制,从而寻求预防救治DIC的病理生理基础。 |
4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56 |
酸碱代谢平衡紊乱模型的复制和解救 |
1.掌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模型复制方法; 2.观测酸碱平衡紊乱时动物血气指标及呼吸的变化。 |
4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57 |
糖尿病模型复制以及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
1.通过实验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理论知识; 2.熟悉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3.掌握胰岛素的过量反应及其解救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58 |
药物对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1.学习心导管插管术及主动脉血流测量方法; 2.记录正常左室泵功能指标;观察药物及一些因素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59 |
肝药酶诱导剂、抑制剂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
1.掌握肝脏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简易测定方法; 2.了解肝药酶的诱导剂、抑制剂的作用。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60 |
心血管活动调节及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
1.观察验证心血管活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了解和掌握哺乳动物急性实验技术以及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3.通过兔尿生成影响因素的观察,加深对尿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解。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必 修 |
61 |
药物对动物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
学习了解观察药物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62 |
实验性高钾血症 |
1.观察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2.掌握高血钾时心电图改变的特征。 |
3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综合 |
选修 |
(四) 探索设计性实验
序号 |
实验名称 |
内容提要 |
学时 |
人数 |
对象 |
类型 |
要求 |
1 |
理论课 |
掌握探索实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2 |
全班 |
四年或 五年制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 |
实验设计和答辩 |
1.学生课外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设计大纲。 2.通过答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选出优秀的实验设计. |
3 |
全班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 |
探索实验 |
急性右心衰竭及其颈总动脉压变化 |
5 |
10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4 |
探索实验 |
硝酸甘油在垂体后叶素的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 |
5 |
25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5 |
探索实验 |
垂体后叶素作用于机体最佳剂量的测定 |
5 |
15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6 |
探索实验 |
肾上腺素对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
5 |
15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7 |
探索实验 |
肺性脑病模型复制 |
5 |
5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8 |
探索实验 |
急性心肌缺血及抢救 |
5 |
10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9 |
探索实验 |
酸中毒对有机磷农药阿托品化的影响 |
5 |
19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0 |
探索实验 |
金荞麦对小鼠胃溃疡的实验观察 |
15 |
19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1 |
探索实验 |
兔缺血再灌流实验研究 |
5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2 |
探索实验 |
对小白鼠耐缺氧的研究 |
12 |
13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3 |
探索实验 |
大黄素对兔创伤影响 |
5 |
5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4 |
探索实验 |
外源性PS和内源性PS在肺水肿疗效中的比较 |
5 |
12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5 |
探索实验 |
高钾血症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解救以及对高钾血症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
5 |
25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6 |
探索实验 |
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及解救 |
5 |
20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7 |
探索实验 |
高血钾症对兔的心电图的影响及抢救治疗 |
5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8 |
探索实验 |
家兔急性右心衰竭的模型复制及治疗 |
5 |
8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19 |
探索实验 |
急性肺水肿模型的复制及其解救药疗效的比较 |
5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0 |
探索实验 |
金荞麦对小鼠胃溃疡的实验观察 |
5 |
21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1 |
探索实验 |
静脉血栓模型的复制与比较 |
5 |
40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2 |
探索实验 |
水合氯醛的麻醉作用与氯丙嗪的增强麻醉作用 |
5 |
16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3 |
探索实验 |
几种化学药物对家兔小肠平滑肌肌张力的影响 |
5 |
20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4 |
探索实验 |
急性左心衰竭模型的复制与解救 |
5 |
4 |
四年或五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5 |
探索实验 |
比较酸中毒和高血钾所致心律失常及解救 |
5 |
30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6 |
探索实验 |
川芎对家兔急性酒精中毒的解救的探索 |
5 |
32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7 |
探索实验 |
柴胡注射液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配伍使用的药理研究 |
5 |
32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8 |
探索实验 |
比较多巴胺单用与甘露醇、多巴胺联合用药对巴比妥类药中毒的解救效果 |
5 |
33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29 |
探索实验 |
金荞麦药对SD大鼠胃溃疡的实验观察 |
5 |
32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0 |
探索实验 |
大鼠门静脉主干结扎后脾脏变化的研究 |
5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1 |
探索实验 |
家兔肝功能不全的模型复制及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探讨 |
5 |
28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2 |
探索实验 |
观察比较铝盐和解磷定对有机磷中毒解救的疗效 |
5 |
28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3 |
探索实验 |
实验性气胸引起的呼吸型酸中毒及解救 |
5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4 |
探索实验 |
高渗盐水治疗失血性休克与迷走神经完整性关系探讨 |
5 |
12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5 |
探索实验 |
速效救心丸有阿托品样缓解腹部绞痛作用的探索 |
5 |
8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6 |
探索实验 |
小鼠抑郁模型复制对比与行为学观察 |
5 |
12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7 |
探索实验 |
过量铁导致急性坏死性胃肠炎模型的复制 |
5 |
8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38 |
探索实验 |
中西医结合和西药分别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
5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设计 |
必修 |
(五)实验技能考核
序号 |
实验名称 |
内容提要 |
学时 |
人数 |
对象 |
类型 |
要求 |
1 |
实验技能考核 |
1.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2.常用仪器设备与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3.常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 |
2 |
4 |
四年或五 年制 |
验 证 |
必修 |
四、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模块:
顺序 |
实验项目 |
学时 |
实验内容 |
|
基本性实验 |
1 |
线虫 |
3 |
观察:线虫形态、生活史; |
2 |
吸虫 |
3 |
观察:吸虫形态、生活史; |
|
3 |
绦虫 |
3 |
观察:绦虫形态、生活史; |
|
4 |
原虫 |
3 |
观察:原虫形态、生活史; |
|
5 |
医学节肢动物实验 |
3 |
观察:医学节肢动物实验线虫形态、生活史; |
|
6 |
细菌形态学、生理学实验 |
3 |
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观察; 细菌代谢产物观察;细菌生化反应。 |
|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
7 |
细菌致病性 |
3 |
内毒素、外毒素的致病作用; 荚膜、侵袭性酶的作用 。 |
8 |
其他微生物和病毒学实验 |
3 |
白喉杆菌、厌氧芽胞杆菌观察; 肥达氏反应;暗视野法观察钩端螺旋体;真菌形态及培养;病毒包涵体的观察。 |
|
9 |
细菌学实验 |
3 |
细菌培养法、无菌操作、厌氧菌培养法、抗酸染色法、消毒与灭菌。 |
|
10 |
免疫荧光技术 |
3 |
取血、细胞分离、免疫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 |
|
11 |
免疫电泳 |
3 |
琼脂板制备、电泳 |
|
12 |
单向免疫扩散 |
3 |
琼脂板制备、标准曲线制作 |
|
13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3 |
抗原、抗体测定、酶标仪使用 |
|
14 |
凝集反应 |
3 |
人的血型鉴定、早孕检测 |
|
15 |
淋巴细胞特性实验 |
3 |
淋巴细胞分类 |
|
16 |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 |
3 |
细胞增殖率测定 |
|
17 |
流感病毒的培养(细胞培养)和检测 |
3 |
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
|
18 |
化脓性细菌 |
3 |
病原性球菌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 血标本分离与鉴定。 |
|
19 |
免疫膜分子检测 |
3 |
细胞膜表面受体检测 |
|
20 |
免疫活性分子检测 |
3 |
抗体纯化和活性检测 |
|
创新性实验 |
21 |
肠道杆菌 |
3 |
肠道菌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粪便标本与鉴定。 |
22 |
R质粒的提取和检测 |
3 |
R质粒传递试验;R质粒的提取和检测;药物敏感试验。 |
|
23 |
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
3 |
学生自己操作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和尾蚴膜反应试验。 |
|
24 |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
3 |
教学录像片;学生自己操作,掌握寄生虫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 |
|
25 |
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 |
3 |
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 |
|
26 |
线虫、吸虫、绦虫、原虫、医昆实验 |
3 |
大体标本或显微镜下观察线虫、吸虫、绦虫、原虫、医昆 |
|
27 |
常见寄生虫鉴别 |
3 |
学生自己观察混合虫卵、各种包囊、疟原虫各期形态等常见寄生虫,掌握其鉴别特征。 |
五、生物技术实验模块:
实验项目 |
实验内容 |
学时 |
序号 |
(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
|
1 |
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与操作 |
3 |
2 |
质粒DNA的制备 |
3 |
3 |
RNA提取 |
3 |
4 |
PCR基因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设计性) |
3 |
5 |
质粒的酶切和连接 |
3 |
6 |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
3 |
7 |
转化(一) |
3 |
8 |
转化(二) |
3 |
9 |
重组载体鉴定(设计性) |
3 |
10 |
重组载体的原核诱导表达(设计性) |
3 |
11 |
SDS-PAGE电泳 |
3 |
12 |
定量PCR仪使用方法和结果分析(创新性) |
3 |
13 |
实验设计(设计性) |
3 |
14 |
动物DNA的提取(一) |
3 |
15 |
动物DNA的提取(二) |
3 |
16 |
引物设计(设计性) |
3 |
17 |
酶切与DNA片段连接(一) |
3 |
18 |
酶切与DNA片段连接(二) |
3 |
19 |
筛选(设计性) |
3 |
(二)分子与细胞实验 |
||
1 |
细胞化学 |
3 |
2 |
细胞骨架的观察 |
3 |
3 |
细胞融合(设计性) |
3 |
4 |
酪蛋白的制备 |
3 |
5 |
双缩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 |
3 |
6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
3 |
7 |
血糖含量测定 |
3 |
8 |
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
3 |
9 |
肝脏DNA提取 |
3 |
10 |
核酸定量测定 |
3 |
(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
||
1 |
目的基因的获取 |
3 |
2 |
感受态大肠杆菌制备 |
3 |
3 |
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设计性) |
3 |
4 |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及条件优化(设计性) |
3 |
5 |
目的基因的获取(设计性) |
3 |
6 |
SDS-PAGE电泳及考马斯亮蓝染色 |
3 |
7 |
SDS-PAGE电泳及免疫印迹 |
3 |
8 |
实验操作考核 |
3 |
(四)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
||
1 |
酪蛋白的制备 |
3 |
2 |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3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赖氏法) |
3 |
4 |
血糖的定量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
3 |
5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
3 |
6 |
Lowe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7 |
紫外法和考马氏亮兰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8 |
肝脏DNA的提取 |
3 |
9 |
DNA定量测定 |
3 |
10 |
DNS法测定糖含量 |
3 |
11 |
蛋白质电泳技术 |
3 |
12 |
Folin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13 |
SDS-PAGE电泳 |
3 |
14 |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 |
3 |
15 |
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 |
3 |
16 |
细胞色素C的提取(一)(综合性) |
3 |
17 |
细胞色素C的提取(二)(综合性) |
3 |
18 |
细胞色素C的提取(三)(综合性) |
3 |
19 |
酵母RNA的提取与分离 |
3 |
20 |
地衣酚显色法测定RNA含量 |
3 |
21 |
核苷酸的离子交换层析 |
3 |
22 |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糖含量 |
3 |
23 |
猪胰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活性测定(一)(综合性) |
3 |
24 |
猪胰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活性测定(二)(综合性) |
3 |
25 |
猪胰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活性测定(三)(综合性) |
3 |
26 |
猪胰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活性测定(四)(综合性) |
3 |
(五)免疫学实验技术 |
||
1 |
绪论1 |
3 |
2 |
绪论2 |
3 |
3 |
抗体制备—抗体制备方案讨论 |
3 |
4 |
抗体制备—抗原制备、第1次免疫动物 |
3 |
5 |
抗体制备—第2次免疫动物 |
3 |
6 |
抗体制备—第3次免疫动物 |
3 |
7 |
抗体制备—抗体检测、免疫血清分离(综合性) |
3 |
8 |
抗体制备--抗体纯化与鉴定(综合性) |
3 |
9 |
免疫标记技术—概述 |
3 |
10 |
ELISA试剂盒试制1(创新性) |
3 |
11 |
ELISA试剂盒试制2(创新性) |
3 |
12 |
ELISA试剂盒试制3(创新性) |
3 |
13 |
ELISA试剂盒试制4—ELISA法检测抗原(设计性) |
3 |
14 |
课程总结与考核 |
3 |
(六)微生物工程实验技术 |
||
1 |
乳酸菌的分离与酸乳的制作(一)(设计性) |
3 |
2 |
乳酸菌的分离与酸乳的制作(二)(设计性) |
3 |
3 |
乳酸菌的分离与酸乳的制作(三)(设计性) |
3 |
4 |
链霉菌发酵实验(一)(设计性) |
3 |
5 |
链霉菌发酵实验(二)(设计性) |
3 |
6 |
链霉菌发酵实验(三)(设计性) |
3 |
7 |
链霉菌发酵实验(四)(设计性) |
3 |
8 |
酵母培养中的基质代谢、呼吸和生长的参数检测与参数相关分析(综合性) |
3 |
9 |
实验考核 |
3 |
(七)细胞生物学 |
||
1 |
细胞化学成分 |
3 |
2 |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活力 |
3 |
3 |
光镜下细胞和细胞器的观察和细胞活力 |
3 |
4 |
细胞骨架和细胞活力 |
3 |
(八)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
||
1 |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显微测量 |
3 |
2 |
光镜下的细胞器和细胞有丝分裂 |
3 |
3 |
细胞骨架的观察 |
3 |
4 |
细胞吞噬活动的观察 |
3 |
5 |
细胞化学成分 |
3 |
6 |
普通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 |
3 |
7 |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3 |
8 |
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分级分离 |
3 |
9 |
叶绿体的分离和荧光观察 |
3 |
10 |
细胞融合(综合性) |
3 |
11 |
细胞培养器械、用液的配制和消毒(1) |
3 |
12 |
细胞培养器械、用液的配制和消毒(2) |
3 |
13 |
细胞原代培养(1) |
3 |
14 |
细胞原代培养(2) |
3 |
15 |
细胞株的培养、传代及冻存复苏(1) |
3 |
16 |
细胞株的培养、传代及冻存复苏(2) |
3 |
17 |
培养细胞的活力测定(综合性) |
3 |
18 |
细胞凋亡诱导及形态学特征观察(综合性) |
3 |
(九)遗传学实验技术 |
||
1 |
人类性染色质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和人体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 |
3 |
2 |
正常人非显带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
3 |
3 |
人类外周淋巴血细胞的培养 |
3 |
4 |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一) |
3 |
5 |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二) |
3 |
6 |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
3 |
7 |
人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
3 |
8 |
人类基因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一)(创新性) |
3 |
9 |
人类基因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二)(创新性) |
3 |
10 |
核型分析 |
3 |
11 |
系谱分析 |
3 |
12 |
遗传病习题分析 |
3 |
13 |
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一) |
3 |
14 |
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二) |
3 |
15 |
人类染色体SCE标本的制备及观察(一) (综合性) |
3 |
16 |
人类染色体SCE标本的制备及观察(二) (综合性) |
3 |
17 |
人类染色体SCE标本的制备及观察(三) (综合性) |
3 |
18 |
人类皮肤纹理分析 |
3 |
(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1 |
酪蛋白的制备 |
3 |
2 |
Folin法测蛋白质含量 |
3 |
3 |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
3 |
4 |
动物肝脏DNA的提取 |
3 |
5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
3 |
6 |
血糖的定量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
3 |
7 |
肝糖原的提取和鉴定 |
3 |
8 |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 |
3 |
9 |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
3 |
10 |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11 |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12 |
血糖测定 |
3 |
13 |
质粒DNA的提取 |
3 |
14 |
PCR实验(设计性实验) |
3 |
15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3 |
16 |
(十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
|
17 |
实验基本操作与蛋白质化学 |
3 |
18 |
酪蛋白的制备 |
3 |
19 |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20 |
考马氏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21 |
蛋白质电泳技术及血浆蛋白电泳 |
3 |
22 |
血糖测定 |
3 |
23 |
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
3 |
24 |
肝脏DNA提取 |
3 |
25 |
DNA含量测定 |
3 |
26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
3 |
27 |
质粒DNA的提取 |
3 |
28 |
PCR实验(设计性实验) |
3 |
29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3 |
30 |
HBV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创新性) |
3 |
31 |
实验设计(一)(设计性实验) |
3 |
32 |
实验设计(二)(设计性实验) |
3 |
(十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
||
1 |
标本片观察及环境微生物检测 |
3 |
2 |
细菌革兰氏染色 |
3 |
3 |
培养基制备及微生物生长条件 |
3 |
4 |
无菌操作与接种技术 |
3 |
5 |
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分离纯化及菌种保藏 |
3 |
6 |
细菌生长曲线的制作 |
3 |
7 |
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及诱变育种(一)(设计性) |
3 |
8 |
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及诱变育种(二)(设计性) |
3 |
9 |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酸奶的制备(一)(设计性) |
3 |
10 |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酸奶的制备(二)(设计性) |
3 |
11 |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酸奶的制备(三)(设计性) |
3 |
12 |
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一)(综合性) |
3 |
13 |
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二)(综合性) |
3 |
14 |
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三)(综合性) |
3 |
15 |
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四)(综合性) |
3 |
16 |
土壤放线菌和真菌的分离与计数 |
3 |
17 |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创新性) |
3 |
18 |
土壤中产碱性蛋白酶细菌的筛选(创新性) |
3 |
19 |
自主设计性实验(一)(设计性实验) |
3 |
20 |
自主设计性实验(二)(设计性实验) |
3 |
21 |
自主设计性实验(三)(设计性实验) |
3 |
(十三) 医学免疫与病原实验学 |
||
1 |
标本片观察与革兰氏染色 |
3 |
2 |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
3 |
3 |
自然界细菌的检查与细菌接种方法 |
3 |
4 |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开题论证 |
3 |
5 |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1(设计性实验) |
3 |
6 |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2(设计性实验) |
3 |
7 |
凝集实验(综合性) |
3 |
8 |
沉淀实验(综合性) |
3 |
9 |
ELISA1(综合性) |
3 |
10 |
ELISA2(综合性) |
3 |
11 |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设计性实验) |
3 |
(十四) 医学生物学 |
||
1 |
细胞的化学成分观察 |
3 |
2 |
光镜下的细胞器 |
3 |
3 |
植物细胞骨架制备与观察 |
3 |
4 |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观察和细胞活力测定 |
3 |
5 |
细胞融合(综合性) |
3 |
6 |
性染色质、PTC尝味实验 |
3 |
7 |
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
3 |
8 |
设计性实验(一)(设计性实验) |
3 |
9 |
设计性实验(二)(设计性实验) |
3 |
(十五)医学微生物 |
||
1 |
标本片观察 |
3 |
2 |
革兰氏染色 |
3 |
3 |
无菌操作与接种技术 |
3 |
(十六)医学遗传学 |
||
1 |
外周血细胞培养 |
3 |
2 |
外周血细胞淋巴细胞制备与观察(综合性) |
3 |
3 |
肝脏DNA的提取 |
3 |
4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3 |
(十七) 病原生物学 |
||
1 |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
3 |
2 |
培养基的制备 |
3 |
3 |
细菌的分离纯化(综合性) |
3 |
(十八)生物化学 |
||
1 |
酪蛋白的制备 |
3 |
2 |
双缩脲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
3 |
3 |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 |
3 |
4 |
Folin-酚测定蛋白质含量 |
3 |
5 |
动物肝脏DNA的提取 |
3 |
(十九)医学免疫学 |
||
1 |
凝集实验 |
3 |
2 |
沉淀反应(综合性) |
3 |
3 |
ELISA1(综合性) |
3 |
4 |
ELISA2(综合性) |
3 |
上一条:学生发表论文一览表 下一条:医学机能实验学优秀实验设计总汇
【关闭】